第八届CAMT院友会线上年会主会场圆满落幕 & 人工智能分论坛启动报名
撰稿人:12级院友 赵奕
黄浦江头寻常见,莱茵河畔几度闻。又到了金秋时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院友们如常相聚。受疫情影响,第八届中德工程学院院友会(CAMT)年会转战线上,采用在线会议+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的模式,分为一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当日在主会场有超过200人参与到了在线会议中,包括老师,在读同学和已毕业的院友,另有约50人通过直播观看了这场精彩的会议。
我们在CDHAW的羽翼下汲取知识,茁壮成长。
会议开始,冯晓院长总结了中德工程学院(CDHAW)各专业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进程,像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技术、建筑设施与电气智能化专业的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技术以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工业4.0实验室。各个专业全面跟进国内外智能化浪潮,培养同学们在技术前沿领域的竞争力。
一手抓科研,另一手教学也不松懈,学院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一带一路”需要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冯晓院长肯定了院友们在中德交流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勉励我们不忘初心,做好中德交流的桥梁。
我们来到德国,在新的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来自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的Reiner Dudziak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去年以来中德高校交流层面的相关信息,肯定了同济在整个交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大家推荐企业支持DHIK相关的中德教育交流项目。
紧接着,来自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技大学,同时也担任德国同济校友会会长的丁永健教授为我们回顾了近几年来全球政局的变幻。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才的流动,尤其是留学生的发展,也充满了未知数。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又变幻莫测,相比之下,德国的留学环境对我们来说更为稳定、友好。基于政治、军事、经济、环保多方考量,中德之间虽有价值观上的分歧,但没有直接地源政治冲突,全方位的合作亦是大势所趋。要做好中德交流的桥梁,就需要打开国际视野,融入德国社会。
我们怀抱梦想,向着不同的职业目标乘风破浪。
中场休息之后是我们每年年会的保留节目——院友发展论坛论坛。每年,我们都会请来一些优秀院友向我们分享他们本科毕业后的求学经历与职业感悟。院友们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经历都能给我们有所启发。今年的论坛上大家围绕着求学、求职中的机遇与选择以及热门的数字化话题进行了讨论。院友嘉宾告诉我们,个人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机遇,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好机会。
怎样才能遇到那些好的机会?首先要多听多问。刘旸洋院友硕士阶段积极与前辈和同学交流,确定了ADAS作为未来发展方向,通过锁定方向发现职业发展的机遇。袁绍珲院友建议我们在找实习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个小领域,可以关注专业相关的各个领域来发掘机会。
此外,大平台往往有更多机会。施光普院友和陆雨航院友都谈到了大公司大平台的好处:更广阔的视野,更优秀的同事,还有更多机会同优秀企业接触,博采众长。刘旸洋院友也谈到,升迁得益于在为公司解决核心问题的同时,建立了强大的人际关系网。
打开视野的同时,不能忘了精通学业。袁绍珲院友在硕士期间针对自己的特点与目标做了职业规划,认为自己需要加大知识储备,增强科研能力,读博更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在商科领域从事咨询工作的杨睿公院友认为,中德院友如果选择从事商务类工作并回国工作,本科毕业就能有不错的起点。读研有可能会让你错失一些好机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机会来临,怎样牢牢抓住它们?
要明确目标;刘旸洋院友确定了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后,找毕设、找工作便心无旁骛,投递简历更有针对性,便更高效。
要做好时间管理;杨睿公院友强调时间管理也是一门技术,希望在读书的同学平衡好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生工作和专业技术的培养。
要有职业使命感!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事建筑领域的黄洋院友建议大家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不必把薪酬作为唯一的目标。传统行业的项目可能不够新潮,但项目落地那一刻,你为世界创造的价值无与伦比,你的职业自豪感弥足珍贵。
院友们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明天的榜样。
刘旸洋院友毕业两年就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系统架构工程师,他基于本专业的车载摄像头技术向大家讲解了系统架构师的工作。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袁绍珲院友分享电驱动领域最前沿的方向(电池密度、传动效率)。黄洋院友目前致力于TGA(Technische Gebäudeausrüstung,技术建筑设备)领域的项目管理工作,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发展对传统模块化的办公模式有部分影响。刘自源院友一直专攻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他为我们回忆了回国的心路历程,比较了国内外的工作方式,世界各国海归在工作中的优势劣势。此外还为大家阐述了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步定位与地图绘制)技术,定位,导航,视觉与机械臂执行力等机器人软件开发的重点。
施光普院友毕业回国创业,专业领域几经辗转,目前做的是市场与管理工作,引领中国工厂数字化建设。陆雨航院友是一名数据科学家,新颖的职业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和非专业人士沟通,“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从事商业咨询工作的杨睿公院友给我们上了不少干货,成长潜力、赛道和公司的选择、个人成长以及“突破天花板”,这些问题在学生时代应该早做选择。